- 分享0
- 收藏0
- 評論0
- 贊0
+1
出發日期/2023/10/16
天數/1天
我曾在濟南品味泉城百姓的日常生活;曾在煙臺的萬米金灘上守護日出追逐日落;曾在東營目睹母親河黃龍入海的奇觀;曾在濟寧沿著運河探尋的文化的印跡;也曾在臨沂傾聽浸滿鮮血的戰斗故事……
居住在一個小時就能抵達濟南的北方城市,我曾數次來到山東,見山見海。這一次,再次啟程,以特種兵的方式游山東四市,吃美食看美景,發現好客山東的新風情。
此行的第一站,來到泉城,漫游24小時,遇見一個多面濟南。
“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”,大明湖畔懸掛著的對聯,是對濟南最好的注解。擁有“七十二名泉”的泉城濟南,自然擁有絕佳的山水。而秋天的濟南,可是老舍先生力推過的;一篇《濟南的秋天》,讓多少人特意在秋天來到濟南,感受作家筆下的詩意。
山水濟南
在初秋的紅葉谷,看野生黃櫨萬山紅遍。
下了高鐵,直奔紅葉谷。秋天的紅葉谷,野生黃櫨將盛,乘著景區擺渡車,直奔紅葉塔,登高望遠,俯瞰全景,看萬山紅遍,層林盡染。飽覽秋色后,才慢慢閑逛,細細品味。
紅葉谷是濟南的天然氧吧,也是濟南泉水的主要涵養補給地。谷中溪流、泉水、瀑布、湖泊遍布,是濟南秋日最惹人沉醉的后花園。
返程時,在絢秋湖久久停留,看紅葉與湖水的相遇??催^了紅葉,似乎這個秋日才算完整。
從紅葉谷出來,去大明湖畔漫步,傾聽千百年前的故事。
“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?”隨著越來越多人的玩梗,夏雨荷已然成為大明湖的代言人。然而,大明湖并不僅僅有夏雨荷。大明湖的一山一水,都有著自己的故事。
“海右此亭古,濟南名士多。”而濟南的名士,大多避不開占舊城四分之一的大明湖。辛棄疾、李清照、曾鞏……他們都在大明湖畔留下了自己的印跡。
歷下亭、鐵公祠、小滄浪、北極閣、匯波樓、南豐祠、遐園、稼軒祠……游大明湖,其實是透過今日的大明湖回望曾經駐足的名士,回望曾經見證的歷史。
網紅濟南
在新晉網紅打卡地、700多年歷史的超然樓下靜候亮燈時刻。
大明湖畔,除了尋古,也能訪今。大明湖畔超然樓的亮燈時刻在短視頻時代的傳播下成為新晉網紅。于是,700多歲的超然樓下,無數的年輕人等候著亮燈時刻,用手機拍下亮燈瞬間,用相機記錄超然樓前自己的靚影。超然樓的旁邊,也開啟了年輕的超然市集。
在寬厚里逛一逛年輕與古老并存的美食街。
老濟南的寬厚所街,完整保留的寬厚里街金家大院、浙閩會館,是遺留的歷史的滄桑;時尚新潮的酒吧、網絡全國各地特色美食的美食街是現代的鮮活。
走在寬厚里的夜色中,在味蕾的刺激中感受古與今的碰撞。
舌尖濟南
在良友富臨大酒店,吃一頓取黑虎泉水而成的泉水宴。
上過《舌尖上的中國2》的奶湯蒲菜,好看好吃更好聽的四疊陽關、醉花陰、黑虎嘯月、葵花裙邊,轉變風格的荷香烤鴨、杏花羊腩、脆皮肘子……吃過泉水宴才知道,原來魯菜也能這么清新。
煙火濟南
這一次,不走尋常路,沉浸式體驗濟南人的生活。
五點半起床,趕在人群之前在孫家油條攤吃一碗甜沫、一個雞蛋包。在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早餐攤前,吃一頓特色早點,做一日濟南人。
在東關大街趕個早集,圍觀排隊買豆腐的盛景。日常的早集,是尋常的百姓生活,卻也是旅行中最容易走進一座城市的地方。
中華泰山,天下泰安。此行的第二站,來到泰安,這座因泰山而生,又被泰山遮擋住光芒的古城。
第一次來到泰安,因為行程緊張體力有限,并沒有挑戰泰山。而是去爬了泰山左翼余脈,新甫山。
新甫山雖然沒有泰山雄偉,但山勢、奇松、怪石與泰山略同,在當地也稱為“小泰山”;又因九峰環抱狀似蓮花而得名蓮花山。但相對于這兩個名字,我更喜歡這個頗具古味的“新甫山”。
新甫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,曾吸引多位帝王和文人名士駐足,秦皇漢武東巡泰山封禪,在此駐蹕;漢武帝建離宮于其上……新甫山留下了漢武碑亭、廟宇的建筑遺存,文化印跡雖然遠不及泰山,卻也閃耀著自己的光芒。
未登泰山,先看封禪。晚上,在天燭峰下,看一場氣勢磅礴的大型實景演出,《中華泰山•封禪大典》。
“五岳之首”泰山雄奇險秀的山水實景舞臺上,秦、漢、唐、宋、清五朝六帝封禪祈福。坐在臺下,在現代聲光電技術與群體演員的演繹中,身臨其境,了解古代帝王泰山封禪,了解泰山的厚重歷史。
在泰安,游玩之余,自然也少不了品嘗山東美食。在神奇的“煎餅卷大蔥”飯店吃一頓午餐,在魯菜根吃一頓晚餐,感受魯菜的硬核。
煎餅卷大蔥、農家干炒雞、泰山三美、齊魯小炒皇、泰山扣肉、九轉大腸……親身體驗過才知道,什么是沒有一定勇氣走不進去,沒有一定肚量走不出來的魯菜館。
孔孟之鄉、運河之都、文化濟寧。此行第三站,來到濟寧,探訪曲阜“三孔”,吃孔府家宴,感受千年儒風;來到孔子的誕生地尼山,打卡曲阜“新三孔”之一的尼山圣境,在古老與年輕、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,走進孔子。
在曲阜,人均會背誦《論語》的傳言可能不實,但人均都會“子曾經曰過……”是一定的。第二次來到曲阜,再次探訪“三孔”,依舊能感受到“天下第一廟”、“天下第一家”、“天下第一林”的深厚底蘊。
孔廟始建于公元前478年,歷代帝王對其進行了多次重修、擴建,至清代雍正年間,達到今天的規模,與北京故宮、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全國三大古建筑群,為“天下第一廟”。
十四萬平方米的面積,嚴謹的中軸對稱建筑,規模宏大、氣勢雄偉,被梁思成先生稱贊為“一處最有趣的,也許可以說是世界上唯一的孤例”。沿著萬仞宮墻走進孔廟,第二次探訪,依舊被它的氣勢震撼。
自孔廟出來,不時便走進孔府。
孔府,又稱“衍圣公府”,是孔子嫡系后裔長期居住的府第,是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筑,被譽為“天下第一家”。
相對于神圣的孔廟,孔府是更接近生活的。走進孔府的前后九進院落,可以一窺孔子后人的生活日常。
“儒雅客房,禮樂餐飲”,游玩孔府,在緊臨的闕里賓舍吃一頓孔府家宴,魯壁藏書、孔門豆腐、詩禮銀杏、圣書香……吃的是美食,更是儒家風味。
山水沂蒙,大美臨沂。最后一站,來到臨沂,發現一個屬于北方的桃源村落;在鄉村自駕游營地看一場表演;在沂蒙山小調誕生地登高望遠;在不夜街區夜游“瑯琊”;當然,更少不了吃一頓臨沂炒雞。
來到沂南,走進竹泉村之前,還在疑惑,為什么一個北方村落,會有一個這么南方的名字 。走進后才發現,詩中的景象竟是這里的日常,“竹林隱茅舍,家家臨清流,田園瓜果香,居者樂而壽”。
四百年前的隱居村落,竹林、泉水、古村,曾經生活的痕跡,是屬于北方的桃源古村,再沒有比竹泉村更適合的名字了。
走進時,正值竹泉村曬秋,走進村子,也能遇見臨沂特色的沉浸式演出,老房子里還有曾經的住戶編竹籃、做手工,雖然村民已經到附近的新村,竹泉村卻依舊洋溢著生活的氣息。
距離竹泉村不遠處,是紅石寨自駕游營地。沒有趕上紅石寨的特色項目歡樂大馬戲、汽摩特技,卻正好遇上了魔術表演 、寨王府招親等傳統演出,在短時間內,感受到紅石寨懸崖峭壁上的風情。